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李世民与魏征 所谓明君与忠臣的纠结情感

李世民与魏征 所谓明君与忠臣的纠结情感

李世民与魏征 所谓明君与忠臣的纠结情感
http://epaper.nandu.com/epaper/C ... _3389621.htm?div=-1

作者:闫红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5年02月16日 星期一

虽然《武媚娘传奇》更多的是一部偶像剧或者说青春励志剧,但是既然以“大唐风云”为卖点,那几个标志性人物是不可或缺的。比如,看到魏征这个名字,就能提醒自己,你已来到繁荣昌盛的开元天宝时代。
    虽然《武媚娘传奇》更多的是一部偶像剧或者说青春励志剧,但是既然以“大唐风云”为卖点,那几个标志性人物是不可或缺的。比如,看到魏征这个名字,就能提醒自己,你已来到繁荣昌盛的开元天宝时代。
    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向观众揭示了这对君臣关系的另一面,魏征没那么忠诚,一直在皇帝与太子李承乾之间取舍,甚至假如皇帝决定废太子,他就会劝太子谋反,即使他已经口不能言,他的意图,也将在盖棺纱布的颜色上呈现。
    这就有点戏说了,起码史书上没说李承乾谋反与魏征有直接关系;但魏征和李世民的关系并不那么简单。
    事实是,他俩的整个交往史,由一次次逆转构成。当年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做太子时,魏征是太子洗马。太子待他不薄,他也为太子想得十分周到,具体表现是,一直劝太子把李世民弄到哪个犄角旮旯里去。李建成没有听他的,于是自己死在了李世民的手中。
    杀掉李建成之后,李世民质问魏征,为什么要离间自己兄弟手足。魏征说,如果李建成听我的话,就不会有今天了。这是句实话,说实话的人,没陷阱,让人觉得安全,李世民放下对魏征的敌意,封他为詹事主簿。
    之后,魏征更将爱说实话善于说实话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当然,这也得感谢李世民愿意给他空间。如前所说,有时也会被他虐得受不了,扬言要杀掉他,但在魏征去世以后,李世民含泪给两人关系来了个盖棺定论:“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显见得在魏征孜孜不倦的教诲下,受虐狂性格已经养成。
    我想,除了因为魏征提的都是合理化意见建议,纠正了李世民很多偏差之外,未必不是作为一个有着清晰的职业化意识的皇帝(而不是《武媚娘传奇》里那个情种),李世民需要魏征这样一个存在,需要他时不时来虐一下自己,以考验自己的承受力,证明自己的够职业。每当李世民被魏征虐得上天入地不得发泄最后还是释然了时,他会为自己的进步感到欣慰。
    因此,他对魏征的表彰里,既有发自肺腑的感激,也有不动声色的自我肯定,魏征有多么像古代的贤臣,他就有多么像古代的明君,他俩之间,俨然走上了良性循环。直到魏征去世,他们间都保持着这种良好局面。
    这局面在魏征去世半年后坍塌,甚至都没有罗织什么罪名,李世民就下令推倒他为魏征立的碑,磨掉碑文,取消衡山公主与魏征儿子的婚事。
    魏征到底怎么得罪他了?众说纷纭,原因很多,有说是因为他不当举荐出自山东豪门的杜正伦,有的说是因为他以前举荐的侯君集犯了事,但那都是他生前所为,且在当时的节点看理所当然。倒是有个原因我觉得比较靠谱,那就是,在魏征去世之后,李世民发现,他居然把奏疏底稿全部交给了史官褚遂良。
    奏疏是公文,但魏征私下里交给史官是什么意思?钱钟书说,拍马屁和说情话,都不宜于有第三人在场,其实提意见也是。两个人叫推心置腹,多个旁观者就多了讪君卖直的嫌疑。李世民的报复便不难理解了。
    但李世民到底是个职业化君主,他后来征伐高丽,吃了大亏回来,想起魏征曾经劝他不要打这个主意,才再次深刻地感觉到自己少了点什么。即便魏征的“忠直”有沽名钓誉的瑕疵,可终究,是有益于他的帝国的。他重新为魏征立碑。
    相形之下,那个同样让皇帝时常捏了把汗的张居正,在偶像光环幻灭之后,万历皇帝的恼怒表达得要残酷得多。可叹张居正聪明一世,却终究不了解这点人性。
     

闫红(专栏作家)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