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29个人次参与评价】

[留学] 你既然这么穷,为什么不去赚钱,来搞什么研究?(转载)

你既然这么穷,为什么不去赚钱,来搞什么研究?(转载)

留学的时候,我下飞机的第二天就去找我的指导教授,我的指导教授是John Hopkins 毕业的,在贝尔实验室作过科学家,后来来到大学任教,很年轻都当了正教授,后来又当了系主任,人到中年的时候,离开大学,自己创业,几年以后以失败告终,然后又回大学任教。  

   第一次见到老板,又是个老外教授,我当然是毕恭毕敬,说:教授,我是中国来的留学生,来读博士,我对您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能不能告诉我现在需要看什么书,我可以马上回去看,以便可以很快上手,开始和你一起搞研究。  

   教授听完:上下打量了一下我。然后不紧不慢地说:你很有钱吗?最少是百万富翁吗?  

   我非常吃惊,我想一定得说没有,有钱的话他就不会给我助研,如果这样我就没有钱读书。就得卷铺盖回中国去。所以我说;我是一个中国来的留学生,我没什么钱,但是很想学习东西,特别是对研究有兴趣。  

   教授又问:你家里很有钱吗?  

   这回我反正铁定心了,我回答:没有,我是中国来的,中国很穷,我家里也没有钱。教授听完,说:你既然这么穷,为什么不去赚钱,来搞什么研究?研究是有钱,有闲,吃饱没事干的人干的事,只有有兴趣,又有钱的人,才能真正搞点研究。你说你对我的研究方向感兴趣,我看你根本没有兴趣,不过是你想为我打工赚钱而已,完全不是你想搞什么研究。

   我听了满脸通红,说老实话,我更本不知道这个教授搞的研究方向,说感兴趣是因为不干这个廉价的劳工,教授不给我助研,我就没钱读书,所以为了钱,不得不说感兴趣。  

   教授见的学生多了,什么人对研究感兴趣,什么人对钱感兴趣,一看便知道。当然教授还是让我干了他的助研,我也很努力,虽然没有任何研究的天赋,还是任劳任怨的在实验室干苦力。教授的研究经费一直资助我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典礼以后,我又去见我的教授,我当然是非常感激,没有这么多年他的助研经费的资助,我不可能拿到我的学位。而且中国人讲究: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所以我去看望他,想得到几句人生真谛得指点。他说:你现在已经拿到博士学位了,你来美国的第一天我就看出来,你来的目的是挣钱,现在你已经有了学位,是该出去挣钱的时候了。        

    Go and make some real money!这就是他给我的人生指南。  

   

    多年以后,我逐渐对我的教授说的话有了较深的认识。说到底,研究就是有钱,有闲的人干的事。要搞比较深的研究(在实验室干苦力不是什么研究),一定要有两个条件:  

   1:要对这个东西感兴趣,非常感兴趣,(就象我没事写这个文章一样)没有任何钱,没有鲜花和美女,没有别人的赞赏,也要不停地钻研。  

   2:要排开经济的压力,吃喝不愁,衣食无忧的人才能搞研究。美国的大学的终身教授(tenure)系统,基本就是这个理论。首先一个新科博士(fresh  

minted PhD)要经过5年的磨练,然后评选终生教授,一旦通过,一辈子就可以无饭碗的忧虑,可以一心一意地搞研究,当然学校也知道:这些终身教授里面绝大多数人是没有什么研究的潜力的。也搞不出什么东西来,就是一些实验室的苦力。不过,只要千千万万终身教授中有几个真有天分的人,加上良好的经济条件,自然可以搞出些东西来。  

   再举一个例子。70年代的时候复印机行业的老大Xerox担心电脑的兴起,会使得复印机的市场变小,如果大家都用电脑交换信息,当然就没有人买复印机。所以Xerox在Polo Alto建立了一个实验室,请了50-60个世界顶级电脑科学家,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包括财务的压力),让他们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未来能够领导人类的科技,当时的发明有:  

   1:GUI图形界面,2:以太网.,3: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不知中文如何说).  

   这几个划时代的发明奠定了电脑未来的发展,影响到人类的文明的进程。  

春天,是每年一度的美国大学录取通知书到达千万中国学子的时候,年复一年,大量的中国的学子盼望着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的录取通知书,很多学生为了得到助研的资助,

就去申请博士学位,其中绝大部分的人对研究没有兴趣,只是希望去美国挣钱。他们读博士的逻辑是这样的:要去挣钱就得有美国文凭,要有美国文凭就得去美国读书,要去

读书就得有奖学金,要有奖学金就得去读博士。所以要去美国就得去读博士。  

   但是博士本来就是培养来搞研究的能力。搞研究就得有兴趣,除此以外,最关键还要有钱,有闲。很难想象为生活奔波的人能搞出什么研究。研究象音乐一样,是有钱的人的游戏。  

   还是我教授的那句话:你既然这么穷,为什么不去赚钱,来搞什么研究?.

TOP

回复 1#旺旺她爸 的帖子

极其正确,但是这样的人生悲剧将在中国继续上演几十年,直到中国人富裕了以后。因为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到美国研究就是赚钱的机会。.

TOP

回复 1#旺旺她爸 的帖子

儿子前天来电话,说了好多,他认为,未来中国的科学家会在喜欢读书的富二代中产生。搞研究,是衣食无忧的人的事,不为什么,就为兴趣。.

TOP

我认为这种美国式的唯金钱观是不正确的。人各有志。照这样说来,居里夫人、法布尔、贝多芬都应该去做生意发财去。.

TOP

回复 4#yoyopapa 的帖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没有经济上的支持,连维持兴趣都是困难的。
你所举的三人,都曾经为了生计而奔波,他们的主要成绩都是在生活不再困难的情况下取得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没有钱的确不该去搞研究。
居里夫人:玛丽为了留学的梦想,整整做了8年的家庭教师。
http://baike.baidu.com/view/3614.htm
法布尔:为了在奥朗日安家,破天荒开口“求钱”。此后五年间,法布尔主要以撰写自然科学知识读物为生,他的卓越文才开始显露出来。
http://baike.baidu.com/view/20474.htm
贝多芬: 十二岁时贝多芬受聘为宫廷古钢琴与风琴乐师,也负起了养家责任。在宫廷中贝多芬遂渐受到重视,但他心怀远大,在一七八七年远赴维也纳投拜莫札特。但很不幸,他的母亲在波昂病危,回家不久,母亲就去世了。这对贝多芬打击甚大,他又在波昂待了五年。
  为了实现理想,贝多芬于一七九二年再度前往维也纳。此次华德斯坦伯爵援助甚多,为了报答,贝多芬日后写出了钢琴奏鸣曲作品五十三献给了华德斯坦。
  到了维也纳,贝多芬受教于海顿门下一年,又向申克、阿布雷兹贝格与萨里耶里等名师求教,尤其是后者,他学了有十年之久。
http://baike.baidu.com/view/3160.htm.

TOP

想一想,古话说“三代培养出贵族”,还是很有道理的。.

TOP

回复 5#旺旺她爸 的帖子

不可一概而论,古代的司马迁,外国的马克思,近代的顾准,还有西南联大时期那些大学问家,好像都不是很有钱,也作出了杰出的研究。相反,现在高校和研究机构钱是越来越多,学者的腰包越来越鼓,可垃圾也是越来越多。学问的好坏与金钱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要举出这样的正例和反例可以有很多。关键还是看个人有没有研究的兴趣和坚强的意志。曹雪芹如果生活十分优越,不知是否能写出《红楼梦》来呢?.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美国的终身教授也只有少部分人能做出突出的成绩的,兴趣很重要,有了兴趣才有想象力,尤其是搞自然科学的。就算是终身教授,也要去争取科研项目,也要去争取资金。.

TOP

贫穷和富有本就是相对的,对有些人来说,只要能吃饱饭维持基本的生存,他就愿意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未必要“很有钱”才能去搞研究。.

TOP

有道理,现在这个社会“有钱等于成功”,很多学者也在高调的宣传自己,为科研经费?为钱?
要甘于默默无闻埋头做点研究,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体
只有一定经济基础才会看开一切吧.

TOP

回复 7#天恒爸爸 的帖子

司马迁吃的是皇粮,根本没有生存问题。
其创作史记的主要时间是:BC 108~BC 91, 十六年的时间中有三年时间(BC 99~BC 96)是在狱中的,很显然在这期间他是不可能写作的,我们现在褒奖他主要原因是他受宫刑而忍辱负重,没有放弃继续写史记。试问他要是出狱后衣食无着,或者干脆就一直被关在狱中,他还有可能写下去吗?
http://baike.baidu.com/view/3055.htm
马克思就更不谈了,我不用去查他的简历都知道恩格斯给了他多少经济上的帮助。
顾准"因家境清贫,无力继续求学,12岁就到潘序伦先生创办的上海立信会计事务所当练习生。"
西南联大时期那些大学问家在滇8年期间(1938~1946)他们的生计如何?又有多少研究成果可以举出的?
------------------------------------------------------------------------------------------------------------
“现在高校和研究机构钱是越来越多,学者的腰包越来越鼓,可垃圾也是越来越多。”
请注意,此条只适用国内高校,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可没那么差劲。
这恰恰说明了一点:光有钱是不行的,还要有足够的兴趣。学者们的兴趣都转移到了钱上,哪来的心思搞研究?
------------------------------------------------------------------------------------------------------------
“曹雪芹如果生活十分优越,不知是否能写出《红楼梦》来呢?”
曹雪芹从事的是文学创作,而不是研究。而他创作的依据恰恰是早年富庶的生活。要是没这种优越的生活,才真叫写不出红楼梦来呢。我倒是想他家道败落后至少衣食不忧,而不要“满径蓬蒿”,“举家食粥”。这样或许会有机会多活几年修订完整本石头记。.

TOP

回复 12#旺旺她爸 的帖子

我怀疑LD大学期间没有被选上辩论队,所以一直有这个情结:我的论辩水平并不低。我已经说过,学问的好坏与金钱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样的正例和反例可以举出一大把。比如西南联大时期,请看以下一些贴:
1、马克锋:西南联大教授们的那些事儿
http://news.guoxue.com/article.php?articleid=21032
2、西南联大办学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http://www.luobinghui.com/ld/zx/j/200711/18222.html
3、西南联大——最具政治活力的大学
http://www.gmw.cn/content/2007-12/06/content_699488.htm
都可以说明,在艰苦的条件下是可以做出好学问的。
我忘了,还有一个例子:陈景润,也可以证明我的观点。
当然,物质基础是做好学问的条件之一,但绝不是决定性的条件。
我们的观点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我只是补充可能有LD看不到的思考盲点,仅供参考,并不要达到谁的观点就一定正确,谁要压倒谁。听听不同的观点有什么不好吗?

[ 本帖最后由 天恒爸爸 于 2010-7-14 11:36 编辑 ].

TOP

美国教授说得挺实在的啊。.

TOP

回复 13#天恒爸爸 的帖子

你这段话如果去掉第一句,就是很好的讨论。

你提出的观点是:"学问的好坏与金钱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我给你加几个字:学问的好坏与金钱的多少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改成这样我就完全同意。

但你不觉得这篇文章提出的观点并不是这个?
它的观点是:做研究(学问)的人必须要有适当的物质基础。
请注意为什么要用“适当”这个词,因为并没有人规定要百万富翁才能去做学问。文中也提出只要“排开经济的压力,吃喝不愁,衣食无忧”就能去做了。
你觉得这个观点有问题吗?


我没有对西南联大的情况做查询,所以我用的是问句,希望你能给出相关资料,不过从你给出的链接看:
至少华罗庚还有饭(鸡蛋)吃,有床睡。要是他连饭都没有吃,连点灯的油都没有,连写书的纸笔都没有,他还能继续研究吗?
在当前的环境下“排开经济的压力,吃喝不愁,衣食无忧”可以被认为是“适当的物质基础”,那么“有饭吃有床睡”在抗战的环境下是不是也可以被认为是“适当的物质基础”?
这个例子只能说明在特定的情况下,精神力量是可以战胜物质匮乏的。并不能证明“完全没有物质条件也可以做学问”。
更重要的是:如果给予良好的物质条件,其研究成果可能更多更丰富。
以华罗庚为例:华罗庚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十部专著:《堆垒素数论》、《指数和的估价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数论导引》、《典型群》(与万哲先合著)、《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著)、《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线性偏微分方程组》(与他人合著)、《优选学》及《计划经济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
其中仅第一部为西南联大期间所作,其他均为抗战胜利后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后的作品。

这不恰恰说明了物质条件与研究成果的正比关系吗?

“物质基础是做好学问的条件之一,但绝不是决定性的条件。”
这点我不反对,决定性的条件是研究者本身,人才是最重要的。
但物质条件也不是对研究毫无影响的,它是通过影响决定性的条件--“研究者”--的生活来起作用的。

我们的观点的确并不完全对立,我只是觉得你举出的例子不足以反证此文的观点。我也没有强求你我观点的统一,只不过看见有不通的就喜欢争几句,把事情说清楚罢了。.

TOP

回复 15#旺旺她爸 的帖子

如果LD不喜欢调侃式的开头,那我以后不用便是。
我只是觉得美国那位导师的观点有点绝对,有点偏激,也许LD喜欢这种过犹不及的论辩方式。至少我认为,那位中国研究助理的生活条件要远远好于西南联大的那些教授们,所以学问的好坏与金钱的多少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就按照你的说法)。我所看到的,国外学者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学术成果的不屑和鄙视,而这段时间正是中国学者物质条件大幅提升的时期。你也提到华罗庚的情况,现在学者的生活条件要远远强于华罗庚和陈景润,为什么就做不出他们那样的学术成果呢?
这说明,影响学术成果优秀与否的因素有许多,金钱只是因素之一,且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否则就无法解释现在高校“有大楼而无大师”的情况了。.

TOP

回复 16#天恒爸爸 的帖子

其实跟你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总结观点。我现在得出的结论就是这样的:

人是最重要的因素,物质条件通过影响人来影响过程,从而影响结果。

如果你认可,那基本上我们的讨论就可以告一个段落了。.

TOP

多少钱算有钱?
赚到多少钱可以开始研究自己的兴趣?.

TOP

回复 3#家有考王 的帖子

难得考王能静下心来搞研究,虽然他不是什么富二代。
由此可见旺爸的论点是片面的。或许应该这样表述,不以金钱为目的的,才适合于搞基础研究。或者套用丁肇中教授的话,为诺贝尔奖而从事科学工作,是很危险的(大意)。.

TOP

其实人家教授的意思就是,为了钱的研究,走不远。而出于真实的兴趣爱好,才能走得更远。

而出于真实的兴趣爱好,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仪。做学问也是如此。

至于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多少,这是不同年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标准,但是至少不至于吃了上顿,没下顿。比如马克思,他至少家里有女佣,还被他玩弄过。.

TOP

他说他家里穷就可以了,干嘛要说一句中国穷。.

TOP

引用:
原帖由 旺旺她爸 于 2010-7-13 20:55 发表 \"\"

   还是我教授的那句话:你既然这么穷,为什么不去赚钱,来搞什么研究?
赚钱有多少,都是赚钱。
研究也有层次,都是研究。

为什么搞研究就不赚钱呢?就像文章里说的Xerox实验室,里面的薪水是很高的。
我妹夫在美国读了统计博士,毕业后在哥大的一个科研机构做统计,帮助开发新药。薪水也不错。
况且万一你的研究被评为诺奖,不是就有一百万刀进帐吗?

如果开发UNIX的就是在研究?那么开发3D的呢?开发iphone的呢?作3D虚拟现实的呢?
应该来说这个都是研发。
能力有大小,赚钱有多少,适用自己就好。.

TOP

办公室前年进来的复旦女博士(本科和硕士是河南读的,),家里很穷,那个急功近利啊,不仅是工作,而且婚姻也是,8月说是没男朋友的,到了11月就领PASS了。总共待了一年半,什么事也干不好最后就走人了。领导曾经还担心她出心理毛病,哪天想不开跳楼呢!.

TOP

教授只是为了戳穿他的谎言,才如此问的。

有没有钱和能不能做出研究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TOP

德国大文豪席勒说过:做学者不要做Brotgelehrter(为挣得面包而做学问的学者),而应该做Philosophischer Gelehrter(具有哲学思想的学者,即有精神追求的学者)。但是后一种学者如果没有经济基础,就会生活困苦,一生穷困潦倒,就像席勒自己过的就是这种人生。.

TOP

谢谢旺爸的这篇文章,很喜欢。

偶一直希望孩子能有机会从事艺术或者教育方面的工作,小盆友自己特别爱读书爱科学,可能要走研究人员的路,但是偶想来想去,艺术和研究都是有钱人玩的,教育也是赔钱买卖,咱们还没有从根本上脱贫致富,所以将来还是把小盆友踢出去赚钱吧。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10-7-14 23:03 编辑 ].

TOP

回复 26#胡豆妈 的帖子

赚不赚钱是他自己的事,你只要养他到18岁就算完成任务了。.

TOP

有钱人读什么?可以在贵族学校毕业后读哲学,读艺术。去非洲研究动物,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看到过不少老外有钱人家的子女就是这样的。
总之,有钱你不用考虑市场需求,可以完全按兴趣做自己想做的事。也许到时候,由于兴趣使然,反而同时赚到了行业里最多的钱,或者得到了人生最大的满足。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 本帖最后由 不二周助 于 2010-7-14 23:25 编辑 ].

TOP

回复 26#胡豆妈 的帖子

艺术确实是要有钱人读的。
但是艺术往教育发展就不同了,完全可以做国外的音乐美术老师,找工作也很容易。也很自由。

[ 本帖最后由 不二周助 于 2010-7-14 23:21 编辑 ].

TOP

回复 26#胡豆妈 的帖子

看看马友友的家庭背景就能理解他为何是真正的音乐家了。.

TOP

中国有句老古话:饱暖生淫欲,我想跟楼上各位说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钱 有闲才能按兴趣弄点啥研究类似吧~

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列~~~.

TOP

吃饱饭才能做事情。至于事情做得好坏也要看人不是?.

TOP

3: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不知中文如何说
.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面向对象的编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编程;物件导向程式设计面向对象的编程
为了管理不断增加的复杂性,第二种方式,也就是面向对象的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被构思出来了。面向对象的编程围绕它的数据(即对象)和为这个数据严格定义的接口来组织程序。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是指一种程序设计范型,同时也是一种程序开发的方法论。它将对象作为程序的基本单元,将程序和数据封装其中,以提高软件的重用性...

面向对象编程
面向对象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是一种计算机编程架构。

物件导向程式设计
物件导向程式设计(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是以类别物件为主的程式设计..

TOP

尤其是米国,研究出后还特别讲求新技术应用与推广,推而广之则有经济效益!
国内的很多研究,出成果后就不知去向啦!.

TOP

赚钱是人立身之本,没什么可褒贬的,最可恨的是,有手有脚有脑的人确什么也不愿意干,愿啃老,还拿救济金!.

TOP

中国的现状是:教授都成了商人,到处纳金收银;商人都成了教授,到处传授吸金技巧。.

TOP

看楼主的文章,我很不以为然。觉得“你既然这么穷,为什么不去赚钱,来搞什么研究”,就是句废话,而且是有点恨的废话,? 。如果,作者比教授地位高,他讲出的话,就会很有“外教辞令”的感觉,就入耳多了。教授是明白其中的来龙去脉的,难道他自己不是这样吗?大多数人的前进是曲折的,不可能等到兴趣或经济基础都很完善了才做其它的事情,摸着石头过河永远是必要的。让孩子平衡自己的生活永远是第一位的。拿个来自于中国的学生做法错,他可以去赚钱,也可以继续研究(如果他的才华能帮他赢得研究条件),只有他自己才知道那条路是对的。.

TOP

我们要努力成为富人,让我们的子女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

TOP

值得看的帖子.

TOP

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同意旺爸转贴的文章意见。科学研究和艺术基本上还是吃饱了饭没事找事干的范畴。如果为自己的生计而烦恼,很难想像可以做出好的成果,就算是做出了也是一时的。因为人不真空的,精神也不可能绝对战胜物质。.

TOP

做研究钱是条件,但不能是目的。同意小鱼儿他妈。.

TOP

引用:
原帖由 cicici 于 2010-7-15 03:10 发表 \"\"
看看马友友的家庭背景就能理解他为何是真正的音乐家了。
看看余光中的女儿们读的都是些什么专业,也让人羡慕死.

TOP

回复 1#旺旺她爸 的帖子

你的红色怎么没有了? 变紫色了? 是红得发紫吗?         .

TOP

回复 44#丽贝卡妈妈 的帖子

觉得红马甲太刺眼了,所以改改。.

TOP

回复 45#旺旺她爸 的帖子

红色是太显眼了, 但是, 紫色太不显眼了, 有点忧郁的感觉, 有失老大风头.         

[ 本帖最后由 丽贝卡妈妈 于 2010-7-16 11:33 编辑 ].

TOP

回复 46#丽贝卡妈妈 的帖子

拉倒吧,再过两天我就换绿的了。.

TOP

回复 1#旺旺她爸 的帖子

文章写是是in general的情况,我们不必钻牛角尖到 要多有钱才能搞研究什么的。
米国人非常在意一个人是否诚实,我想这才是教授要挖苦学生的原因。.

TOP

李敖有一篇文章好像也写过经济基础也就是“钱”的事,意思差不多。.

TOP

其实人才是最主要的,物质生活嘛,一箪食,一瓢饮也就够了 ,不需要为生存奔波足矣。

[ 本帖最后由 jack_lau 于 2010-7-18 09:19 编辑 ].

TOP

我怎么觉得去美国读博根本赚不了什么钱啊。
论钱的话, 真不如留着国内, 房子的价格都翻了几番了。.

TOP

 61 12
发新话题